教會凋零的原因 編者/馮文娜
http://www.ccmhk.org.hk/ccmProclaim/Cp-2006/0602p1.htm
當基督呼召一個人時,就是叫他來死。──死在耶穌基督裡,在祂的宣召下治死老舊人,埋葬內裡的邪情私慾。可是我們卻不想……
教會由盛而衰
今期的主題文章,有不少篇幅談及德國教會的荒涼。如此談,不是只為要大家以禱告心記念德國教會,也同時盼望藉德國教會從宗教改革起源地淪為今天荒涼的光景,給我們信仰生命一個反思的機會。反思廉價的恩典對個人、對教會所帶來的巨大破壞。
教會是誰?教會乃是基督的身體,也即是我們,由一群屬神國子民所組成。我們與世人無別,都是罪人,唯一的分別,就是我們因著信耶穌而蒙主以十架重價的恩典救贖,不再成為罪的奴隸。我們曾因此得喜樂,得新生命,也曾同心禱告讀經讚美主,教會因而大大得興旺。只是,教會歷史走廊所顯示的情景,卻總是重重複複出現教會從盛而衰的凋零。
猶如馬丁路德在祖家德國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後,德國信徒曾如第一個世紀使徒時代的信徒般同心禱告、讀經及讚美主,以致當年的德國教會得到大大的復興,全國得救人數天天增加,甚而挑旺整個歐洲教會的火熱心,使神國福音得到廣傳,惠及萬邦。可惜的是,今天的歐洲、今天的德國,基督徒已成為境內的少數份子。信徒人口年年大幅下降。宏偉的禮拜堂不再是主所稱為的「禱告的殿」,而只成為各地遊客前來觀光的旅遊勝地。英國更有不少荒廢多年的大教堂被回教團體收購改作回教寺。
為甚麼會如此?為甚麼教會人數會由盛而衰的凋零?為甚麼信徒生命會一蹶不振?
皆因不願作門徒
要回答這些問題,就不得不借用德國神學家潘霍華所說的話:「路德曾說:唯獨恩典能救人;他的追隨者接受了他的教理,也照著字句反覆傳誦了,但他們卻遺漏了那不可改變的結論──作門徒的本分。既然只要信就可以稱義,那我願意怎樣生活怎樣犯罪也可以了,因為我可以靠賴這恩典罪得赦免。……於是,如今基督徒的生活,完全與這個世界沒有甚麼分別。……以為作基督徒唯一的責任,就是在禮拜天離開世界一兩個鐘頭,守守禮拜藉以保證罪得赦免而已。……其實,他們只在追求一種廉價的恩典。」一種不需要付代價的恩典。
於是,有人返教會或保留會籍只為得死後上天堂的保證,有人經常轉換教會乃為怕教會催逼他作更多的委身,有人信主後仍馬照跑、罪照犯,愛己多過愛神愛人,從不曾嘗試努力擺脫犯罪的渴求。生命無法得操練、信心無法得磨鍊,成了長不大的信徒,輕易妥協於世界的標準。又因不曾以讀經禱告與神建立緊密關係,於是在感受不到基督與自己日常生活有甚麼關係,便逐漸把神的事忘記得一乾二淨。教會也就漸趨於凋零。(參徒二44~47此處經文寫出了教會興旺的秘訣)
潘霍華說:「廉價的恩典,只能使人莫知所措,引誘人離開基督所吩咐的道路。力量被削弱。以為有了這廉價的恩典,便夠剛強了──其實他們是喪失了作門徒和度順服生活的能力。所以宣講廉價的恩典,要比任何看重行為的誡命更能敗壞基督徒。」
請問:我們也在享受廉價的恩典嗎?
追隨重價恩典的潘霍華
廉價的恩典的相反詞就是重價的恩典。
經上說:「你們是重價買來的。」(林前六20上)換言之,我們今日得救贖,乃是耶穌以重價買回來的,以捨棄祂的生命來把我們買回來。「所以,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。」(林前六20下)這是神對我們的期盼。然而,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榮耀神?答案在於重價的恩典。
潘霍華(D. Bonhoeffer, 1906~1945)說:「人與基督相遇的結果,就是老舊人之逐漸死去。……當基督呼召一個人時,就是叫他來死(所以這恩典是昂貴的)。──死在耶穌基督裡,在祂的宣召下治死老舊人,埋葬內裡的邪情私慾。他必須每天都與罪和惡魔爭戰。他每一天都要受到新的試探,每一天都必須重新為耶穌基督的緣故受苦。」
也許,當讀本文讀到此處時,讀者已發現本文喜引用潘霍華的說話。是的,這正是筆者刻意作的安排,為的是要讓讀者透過潘霍華的著作與見證得激勵。特別今期談的是德國教會,其今天的沒落,恐怕連當年向德國教會提出警告的德國牧者潘霍華也意料不到。他寫的《跟隨基督》(或譯為「作門徒的代價」,直譯於英文譯名The Cost of Discipleship),便講及基督徒得著主重價的恩典時,就該像主耶穌一樣為他人付上重價的恩典,付出生命,與人分擔苦難。
他不但說,他還活出了這樣的見證,以自己的生命對抗希特拉欲摧毀教會的獨裁政權,協助猶太人逃離德國,在面對死亡的牢獄生涯中還安慰獄中憂愁的囚犯,最後遭處決成為殉道者。死時才39歲。
在此之前,他已是著名的神學家,經常受邀到英國到美國講學,因此曾有機會免於殉道,只是他愛國家愛同胞愛教會之心,促使他堅決拒絕外國朋友多次勸他不要回國的要求,說:「假如這時我不分擔我同胞的苦難,我將無權參與戰後德國基督徒生活的重建。」1943年4月5日,他被捕入獄。1945年4月8日在牢中主持主日崇拜時被帶走。次日淩晨被處死。
他以行動宣告他的信仰,背負了主派給他的十架,因此他的說話特別有力:「每個基督徒都有他自己的十字架等待,這是上帝預先指定及委派給他的。……但每個人所當得的份都不同:有的上帝認為配得最高形式的苦,於是賜給他們殉道的恩典,有的所受的試探,絕不會超過他們所能擔當的。」
你願意背負主給你的十字架嗎?主說:「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」
重價的恩典乃在於對主的絕對順服。
跟著主後面跑
耶穌經過的時候,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:「你跟從我來。」他就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(可二14)
這種呼召一經發出,就立刻引起了順從的回應。……它完全沒有注意一個人決志歸主在心理學上的原因。為甚麼?純然是因為那促使人立刻接受宣召的是耶穌基督自己。這是耶穌在宣召,因為這是耶穌,所以利未就立刻跟從了。
關於門徒職分的內容,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甚麼呢?跟從我,跟著我後面跑,就是這樣。
輯自潘霍華著作《跟隨基督》
以主為生命中心
我們不該等到窮途末路時才來信賴上帝,上帝必須居於生命的中心。不應在死亡中而應在生命中;不應在痛苦中而應在健壯精神充沛的時候;不應在罪惡中而應在工作中。這基礎是建立于上帝在基督裡的啟示。基督就是生命的中心。
輯自潘霍華著作《獄中書簡》
信仰的告白
行為就是最好的告白。在這樣處境之下,最先要有的告白,應是認罪悔改,而是根本的轉變。……基督教會面對世界的首要告白,是行為,行為本身可解釋它自己。
輯自《潘霍華的心靈世界》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